9月11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平台处、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联合在成都大学举办“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设备共享平台政策宣讲暨工作调研会”。会议旨在深入推进我省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推动优质科研资源高效整合与利用,助力高校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会上,省科技厅平台处对《四川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解读,重点介绍了科研仪器共享的总体要求和最新举措。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详细介绍了“大仪平台”建设成效、功能操作流程、用户权益,并通过演示说明了科研仪器入网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米格实验室东分享了西部科学城仪器共享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典型案例,展示了科研仪器资源共享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中心业务办作了《科研项目申报实务指南》专题分享,从申报准备、流程规范、撰写要点到项目验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受到参会师生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调研环节中,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成都大学科研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情况,并与相关学院、科研团队和仪器管理部门代表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仪器共享现状、平台使用意愿及入网需求。与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纷纷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政策培训和实操指导,推动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更好落地见效。此次宣讲与调研不仅提升了成都大学师生对“大仪平台”的知晓度和使用积极性,也为后续推进科研仪器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将继续加强政策宣贯,深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更多科研仪器设备实现入网共享,切实提升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创新服务水平。
5月16日,2025年国产科学仪器进高校活动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举办。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正友,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瑞,四川省分析测试学会主任陈钢出席开幕式。 何正友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高校在国产仪器使用和研发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强校企交流互动,促进国产科学仪器事业发展。他谈到,西南交通大学充分发挥在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研实力,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学校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力推动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在推动我国科研仪器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陈钢代表四川省科技厅对主办单位、协办高校、科研院所、仪器厂商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表示感谢。他表示,四川省作为科教大省,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随着Deepseek大模型、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科研仪器的融合应用,国产仪器不断呈现高端化、智能化、微型化、绿色化趋势。举办国产科学仪器进高校活动,将有效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在高校科研领域广泛应用,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研究员徐振国作“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进展与成效”主题报告。刘瑞介绍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西南大学设备处处长卢坤、四川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处长金永东、西南交通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邓永权分享各高校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的经验、进展与成效。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侯贤灯、安徽大学现代实验技术中心林中清就科学仪器国产化及其挑战、扫描电镜成像理论中的错误和形貌像的阅读误区作经验分享。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团队,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展示了他们的科研仪器创新创业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高度的创新性,还紧密贴合产业需求,展现了高校在科研仪器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强大实力与潜力。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参观学校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活动由四川省科技厅指导,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分析测试学会主办,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协办。来自全省近20家高校、科研院所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国内50余家国产科学仪器厂商参加活动。
5月23日-24日,由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指导,四川省分析测试学会、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2024年国产科学仪器进高校活动暨首届全国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培训会”活动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举行。来自全国65家高校、10家科研院所、55家企业等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开幕式上,四川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吴小玲、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副校长罗光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刘瑞、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主任陈钢共同为电子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揭牌。活动期间,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国仪量子、皖仪科技、齐碳科技等优秀国产仪器厂家的技术负责人围绕国产仪器的发展、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及维修维护、科学仪器研发及应用、实验室安全等主题作了 21个主旨报告。北京海光、四川杰莱美、迈克生物等国产仪器厂家现场展示和宣传了最新研制的理化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医学诊断仪器、工艺试验仪器等设备共计百余台套。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高校院所与国产仪器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加强了各方在科研仪器研发、共享和维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国产科学仪器技术改进与应用创造了机遇,更好地促进了科研工作、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和产业升级融合,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同向发力,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4月28日,经巴中市科技局前期汇报和衔接,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巴中分平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市政府副市长何金虎、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主任陈钢出席签约仪式。何金虎向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省畜科院长期以来对巴中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实施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培育振兴,此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巴中成为全省第5个成立“大仪”共享平台分平台的市州,对进一步延伸全市检验检测链条,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意义重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围绕全市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现代中药等重点产业突破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对标对标、补齐短板,抓实人才招引、科技创新等各项省级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加快实现全市“零的突破”。要将平台同步纳入巴中“科创通”科创服务模块,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专业和便捷的服务,引导发挥科技创新主体能动性,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运行情况。他表示,巴中是四川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将发挥人才、设备、资质等优势,持续拓宽双方合作领域,助推巴中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主任陈钢,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区、巴中经开区分管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部署要求,提升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服务水平,5月11日上午,科技厅组织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交流会”。会议邀请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研究员徐振国、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瑞作专题授课。会上,徐振国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要求、共享举措以及评价考核结果分析等内容,刘瑞副主任详细介绍了重大设施和大型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情况、主要功能、运维服务、应用案例等内容。与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们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表示通过参加此次交流会,进一步加深了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及平台建设的全面理解,有利于提升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水平。下一步,科技厅将围绕提高我省大型仪器的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服务水平,推动大仪共享服务平台“助企兴园”双进活动,积极营造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氛围,构建完善科学的开放共享体系,有效释放服务潜能、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科研仪器对全省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科技厅基础处,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以及四川省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11月29日,由科技部指导,科技厅、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理事会主办的第五届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在成都召开。来自11个省市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机构及主管单位,各市(州)科技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会议,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李加洪发表线上讲话,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学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本次论坛以“加强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举措革新、创新技术成果等科技资源共享工作进行交流研讨。论坛期间,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2022年成都行动宣言》以及长江经济带特色科技资源和案例,并宣布湖北省为2024年第六届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资源共享论坛举办地。陈学华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本次论坛的举办符合当前四川科技创新发展实际,对推进治蜀兴川迈向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科技创新全系统、全要素融合发展,与兄弟省市科技系统和有关单位携手共进,共同致力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建立了跨省市科技资源合作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模式,推进了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深度共享。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各省市嘉宾、代表广泛交流创新思想,充分推介共享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助力与会嘉宾、代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化科技资源共享交流合作,为协同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7月25日,测试中心与绵阳高新区、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省大仪平台绵阳分平台)召开视频工作座谈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刘尧主持。中心主任陈钢、绵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吴宗霖、中科融创董事长蒲良驹分别代表省大仪平台、绵阳高新区和省大仪平台绵阳分平台介绍了各自近期工作情况。座谈中,三方围绕区域市场扩展、团队能力构建以及撮合需求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平台服务高新区,搭建政府管理、市场运行的服务体系,逐步实现“1+5+N” 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绵阳高新区科技统计局局长唐辉荣,中心业务办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为进一步提升平台升级改版后的管理和服务能力,7月20日,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工作培训会在沙河堡会议室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来自平台112家管理单位的145名责任科室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尧主持。 会上,科技厅基础处二级调研员刘松代表科技厅对平台改版的优化情况、此次工作培训会的目的做了简要介绍并强调会议的重要性。中心主任陈钢代表省平台重点就产业创新共同体模式、管理数字信息化、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等升级改版模块进行介绍并指出下一步平台重点工作方向。随后,工作人员在管理单位预约服务、仪器设备管理、管理单位运营工作台等板块对参会单位进行详细的操作规程培训,并对提出疑问的单位在线答疑。
为推动科学仪器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放共享,5月25日,中心副主任刘尧一行3人赴成都的华西健康谷,就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市场化服务工作进行调研交流。刘主任一行在园区运营方的陪同下参观了产业园区。座谈交流中,刘主任详细介绍了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管理及运营情况,希望通过开展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共用和市场化服务工作,促进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运营方也表示华西健康谷以大健康产业为统领,重点发展再生医学、医药研发等领域,聚集大健康领域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愿意与平台达成合作,加强科技资源共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供需对接。
5月24日,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四川天府新区天府英才中心成功举行,省政府有关领导、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成都市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活动并揭牌。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会上进行了现场演示。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从科研仪器资源利用率与绩效考核相关联、用户模糊检索与现行检测方法标准相关联以及仪器设备服务与地理位置相关联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平台运营情况。下一步,平台将在省科技厅的领导下,充分挖掘科学仪器资源潜能,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开放共享服务模式,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等方面提供科学仪器的有力支撑。
添加关注,平台更懂你
内容更精准